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公告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房山旅游北线八大景区简介 石花洞位于房山区河北镇,距市区50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溶洞奇观。石花洞体多层多支,从上到下共7层,每层景观各不相同,是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评价为中国罕见的多层洞、岩溶景观最丰富的溶洞,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

  圣莲山风景度假区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距京城9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圣莲山又称莲花山、圣米石塘,早在明代就被誉为“京畿八景”之一。圣莲山海拔930米,山顶南有庙宇、北有道观、中有民国别墅,苍松翠柏、林木茂盛,二十八盘曲折其间,加之具有神秘色彩的圣水和圣米,被称为“京都第一奇山”。

  青龙湖水上游乐园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距市区28公里,是距北京市区最大、最近的水景资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有水上飞伞、高速摩托艇、快艇、自驾艇、脚踏船、手划船、划板、龙舟、万人沙滩浴场等多项娱乐设施项目,被称为“北京的小海滨”。

  银狐洞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距市区60公里,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属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之一。银狐洞水旱洞为一体,洞顶倒挂着长近2米、形似猫头狐狸身的雪白方解石晶体,被称“中华国宝”。

  白草畔自然风景区位于房山区霞云岭乡,距市区120公里,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白草畔海拔2161米,是北京西南第一高峰,也是北京地区唯一能乘车直达山顶的旅游景点。白草畔以百花争艳的高山草甸景观为特点,拥有草甸、花海、森林、蚁丘、山果、野菜,是野生动植物宝库。

  百花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房山区史家营乡,距北京市区110公里。百花山四五月份可以看杜鹃、赏树花,六七月份看丁香、观云海,八九月份赏林海、看红叶,一年四时还可以早看日出、晚眺京城夜景。山顶建有护国显光禅寺,每年农历5月18日举办盛大的百花山庙会。百花山自古便是郊游避暑胜地,被誉为“仙山神韵,上帝花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位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堂上村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诞生地、红色旅游村。纪念馆展出圣歌诞生历史、曹火星同志生平、平西抗日根据地情况等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

  蒲洼天龙狩猎场位于房山区蒲洼乡,距市中心115公里,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狩猎场。狩猎场占地300余万平方米,分天然猎区、仿古猎区、封闭式靶台猎区和飞碟区,狩猎方式有猎枪打猎、弓弩射猎、陷阱捕猎等。

  北线还有半壁店、寺尚、中英水北台、水峪、上石堡、四马台、堂上7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以及半壁店苹果、花港九九桃王、中窖板栗、三流水红宵梨、龙门台和上石堡薄皮核桃、四马台大杏仁、东村花台林地蘑菇草莓等众多观光采摘园,并有历史悠久的佛子庄银音会、水峪女子中幡等民间表演项目。

  房山北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各具特色,组合成了“野风奇趣之旅”黄金线。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1942年云居寺被 日军炮火夷为废墟。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