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第二个周末,记者前往银川采访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首站赛,参赛者热情之高令人印象深刻。
44岁的王树远来自香港,他从网上得知今年这一赛事的首站设在银川,就兴奋地从网上下载报名表,填好后传真给组委会,买好机票来过球瘾。他左臂有伤残,但凭借完好的右臂坚持打羽毛球长达二十多年,经常参加各种比赛。
银川二十中初一学生张海奇和张海安是一对孪生兄弟,受爱好羽毛球的爸爸的影响,两位少年报名参加了羽毛球训练班,周末上两个小时的课,已经坚持一年有余。哥哥张海奇参加比赛,弟弟张海安因手腕受伤在赛场边给哥哥加油。这对兄弟表示,会把羽毛球的训练和学习坚持下去,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是林丹的“粉丝”。
来自北京的张申此次银川之行收获多多。来的途中,与专程来指导赛事组织工作的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助理陆元盛邂逅相遇,巧的是,他还爱好乒乓球,于是向陆元盛大谈自己的乒乓球体会。他最终获得了男单第二、混双并列第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说,自己是个忠实的羽毛球爱好者,平时只要有空肯定会摸拍打球,他风趣地说:对我而言,羽毛球如同精神鸦片一样离不了啦。
已经退休的沙秀霞和徐立强是50至55岁年龄组的一对混双搭档,平时,他们跟自己的伴侣来体育馆打羽毛球,但他们不肯与自己的家人组队参赛。沙秀霞的理由是:两口子搭档打球容易吵架。由于这是他俩第一次参赛,因紧张没有发挥出实力来,但令他们感到满足的是,积攒了一些比赛经验。
银川的球迷素质很高。每天都有众多的球迷观战,为参赛者叫好。他们的文明观赛充分展示了银川人甚至整个宁夏人的精神风貌。24岁以下组的男单决赛是在深圳的高路和宁夏的张晓磊之间展开,观众们为高路打出的每一个好球都爆以热烈的掌声和高声的叫好,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感到了支持和温暖,高路最终夺得冠军。一位观众告诉记者,人家(指高路)打的就是好。整个比赛期间,记者没有听到一句叫倒好的声音,更没有不文明用语了。整个赛场一直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令人难忘。
这些仅仅是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是羽毛球爱好者的参与, 使得中国羽毛球运动人才辈出,而羽毛球选手的成绩也带动了羽毛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