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奥星空广州5月17日电(记者 李旭)决赛开始前,中国队全体27名球员一起来到场地中央,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同心圆告诉人们,“不管谁上场,我们是一个整体。”
此番本土作战,中国队派出了28名球员的庞大阵容,但每场比赛,最多只能有10人上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队员将沦为观众席上的“拉拉队”,别说像谌龙、成淑/赵芸蕾这样的小孩,即便连谢杏芳、鲍春来、陈金、谢中博、张亚雯、赵婷婷这些成名已久的队员也没有得到上场机会。
李永波坦言,如果不是世界羽联调整了出场顺序,按照教练组赛前的设想,很多年前队员都能够得到上场机会。“现在把男双第一位,我们一定要确保第一分,这样蔡赟/付海峰就必须上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年轻运动员像徐晨、沈烨、柴飚肯定会上场。如果不要成绩光锻炼年轻人肯定是不行的。”本次苏杯为了避免格拉斯哥决赛男单被抽在最后一场的尴尬,裁判长直接规定了在没有兼项情况下的出场顺序,男双-女单-男单-女双-混双。
让李永波感动的是没有运动员出现埋怨的举动,“我和包括谢杏芳在内的很多队员都谈过话,我们运动员心态非常好,他们都表示队伍能够拿冠军是最大目标。”决赛中,教练组用郑波替代何汉斌与于洋搭档出战混双,何汉斌不仅没有抱怨,更是帮助教练组解释他解释:“老队员的心态会比我们更好,而且在上届苏杯郑波曾经打过决赛。作为我个人,下次再来!”
本次苏杯之后,中国队世界冠军榜上又将添加王琳、潘攀、马晋的名字,这次大赛对于她们以后的成长自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其实,即便没有获得上场机会,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他经历。“看电视和现场看不一样,切实感觉到队友去打的一些心情。”赵芸蕾坦言,“不上场也是一种磨练。”看着队友打比赛,成淑、赵芸蕾的任务不仅是加油鼓劲,她们还需要思考。她们还会设想如果是“自己在场上,会怎样应付这种局面,”打到关键的时刻给自己一些想法,为以后打这些外国选手提前做好准备。”和成淑/赵芸蕾一样,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小将还包括男单的谌龙,女双的田卿,男双的柴飚、徐晨、孙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