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赛事

  华奥星空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李旭)结束了全英、瑞士两站公开赛的中国国家羽毛球队今天回到北京,总教练李永波表示:“这两站比赛中收获很大。”

  历史悠久的全英公开赛上,国羽拿到了男单和混双的金牌,一周之后在瑞士巴塞尔,中国队一气拿下了男单、女单、女双和混双4项桂冠。

  李永波总结道:“这次比赛,教练组收获很大。首先,通过比赛我们发现了不足,也进一步了解了主要对手的近况,这对于奥运会最后阶段的备战而言是有好处的;其次,球员的表现也让教练组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在抗压、团结一心方面,我们的队员不回避困难,勇于迎接挑战。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基本完成了奥运抢分任务,使得尽可能多的中国队员能够拿到奥运门票。”

  虽然在全英公开赛上收获两金,但丹麦老将拉斯姆森和韩国的李敬元/李孝珍却将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女单、女双的两枚金牌抢走,特别是两位老将张宁和谢杏芳的落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李永波坦言“那段时间的压力很大”,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队员不会被困难压倒。”

  谈起失利的原因,李永波表示除了“张宁的伤病影响,以及谢杏芳伤愈之后首次参赛对于比赛的掌控尚未处于较好的状态”等主观因素外,21分制的偶然性确实在比赛中体现无疑。“实行21分制之后,对于实力强的队员冲击更大,弱势一方的选手会更多地采用搏杀的方式,比赛的偶然性也大大增加。”

  其实“偶然”不仅发生在中国运动员身上。全英公开赛,曾一度占据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双组合古健杰/陈文宏和马基斯/亨特拉分别在第一轮就打道回府,而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陶菲克则险些败在了一名越南选手拍下;以羽毛球为国球的印度尼西亚甚至在5个单项里颗粒无收。

  如何在“偶然”中寻找必然的规律,使得失利变的有价值,则是中国队教练组面临的工作。“我们马上会开一个研讨会,包括全体教练、专家组以及后勤科研研究的工作人员都会参加,总结前一段比赛的得失,寻找新的突破点。尤其是针对21分制的特点做进一步研究,这两站比赛给了我们很大启迪,我们开始思考继承下来的、习以为常的训练方式是不是需要对新的赛制做出适应?”李永波说道。

  据了解,羽毛球队将在22日奔赴福建晋江进行为期45天的封闭集训,期间部分球员会参加印度公开赛和亚洲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