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运会前一次重要的实战演练,2008年马来西亚羽毛球超级赛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各国羽毛球队的奥运前景。对于强大的中国羽毛球军团而言,通过在此次比赛上的“试金”,既看到希望,也不得不正视挑战。中国队以准主力阵容出战本站比赛,但连连遭到重创,不仅获得的金牌数比世锦赛的三金少了一枚,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明星级选手接连失利,中国队只收获了混双和女双两项冠军。整体表现看,中国队可谓机遇之中存忧患。混双和女双赛场的胜利,无法掩盖男双、男单和女单三线丢冠的尴尬。
尤其是被视作国羽奥运夺金重点项目的女单,再次无缘冠军。进入2007年后,中国女单的整体战绩出现罕见的滑坡,两大主将张宁和谢杏芳的屡屡折戟,让国羽“预定”奥运女单金牌不再那么“保险”了。不难看出,中国选手在除女双外的其余四个单项中均无明显优势。展望奥运,五枚金牌有四枚都已经谈不上“把握”二字,稍有不慎就会翻船。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疑问是,中国羽毛球队如何做好北京奥运备战,打好这场关键之战已经迫在眉睫。
女单:保险彻底沦为“不保险”
本次大马赛上最大的惊喜,来自小将朱琳的出色表现。张宁和谢杏芳相继出局,朱琳再次独挑中国女单大梁为中国女单捍卫了荣誉,可惜未能善始善终决赛中不敌丹麦老将拉斯姆森,遗憾未能再次站到冠军领奖台。作为去年世锦赛的女单新后,朱琳面对黄妙珠从未有过败绩,但年纪尚轻、应变能力不足成为她的“致命伤”。 >>国羽女单谁挑大梁?
在比赛之前,谢杏芳在住地宾馆浴室不小心跌倒,导致肘部受伤,无奈退出了比赛。因此,中国女单老将张宁带领两个师妹朱琳和卢兰来捍卫中国女队的荣誉,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张宁首轮就被韩国小将黄惠妍爆冷出局,不久之后卢兰也不幸出局,朱琳则在决赛中失守,08奥运年首场比赛失利给中国女单敲响了警钟。女单金牌岌岌可危的事实上演之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国羽女单的危机不是正在逼近,而是已经来临。在日益成熟强大的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国选手面前,老将当家的张宁、谢杏芳领衔的中国女单已经不再具有多少优势。
多年以来,张宁和谢杏芳几乎垄断了各大赛事的女单冠军,在她们耀眼的光环背后,朱琳等一批年轻选手迟迟未能“出头”。此番朱琳终于继世锦赛之后再次杀入决赛,也让中国女单在奥运备战中,可以不再过多地依赖两员老将,也将使队内竞争更加激烈,对于队伍整体实力的提升益处良多。在老将张宁和谢杏芳把金银牌挂在胸前的时候,中国女单后备人才接不上班的难题立刻凸现。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羽坛各路劲旅中的女单人才尤为缺乏。此后,中国队的卢兰、朱琳等一批二十岁左右的新秀目前急需从幕后走到前台来,经风雨见世面。这样,她们才会快快成才,继续保持女单的领先优势,在北京奥运会上力保女单金牌不失。
可以说,就在老将们的优势日益丧失、中国女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时,中国的年轻小将们开始对内“抢班夺权”,对外提前挑起大梁。女单决赛,朱琳对中国香港的丹麦老将拉斯姆森的较量,可以说是关系到国羽女单2008奥运前景的一场关键之战,最终经验尚待提高的朱琳还是输掉了这场关键战役。在遭遇拉斯姆森和黄秒珠等对手的强力冲击时,小将们能否为中国女单稳住阵脚,从容面对2008,很大程度上要看这场决赛的结果。
男单:展望奥运更添忧
林丹的缺席大马赛使中国男单在此项目面临空前危机,国羽无人晋级男单决赛。鲍春来、陈金和陈郁先后折戟,1/4决赛鲍春来爆冷出局,不敌实力并不是很强的丹麦老将乔纳森,小鲍在本场比赛中全线溃败,国羽男单2号人物出局后,男单也失去了一大顶梁柱。之后陈金和陈郁先后出局,使得中国选手无缘男单决赛格外尴尬。
本次缺阵大马赛的林丹频频大倒热灶,使林丹遭到很多非议,不少人对他的奥运前景开始抱怀疑态度。其实,综合衡量林丹肯定是夺冠指数最高的选手。一是他持续稳定的国际比赛成绩,这是任何一位选手无法媲美的;二是在多次失败中,逐渐开窍的林丹不断走向成熟,通过世锦赛等近期赛事发现,林丹有意在改变球风,他不再主要通过凶狠进攻得分,而是有意识地提高了吊、推、搓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得分手段,这也使他的打法在不失凶狠的前提下,趋向稳健。鉴于林丹近四年来的整体表现,如果他能完全克服关键比赛易于急躁的毛病,肯定是奥运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
马来西亚第一男单李宗伟,是近三年除林陶之外人气最旺的选手。他同样是奥运冠军的热门人选。26岁的李宗伟身高1米74,虽然身体条件不出众,但全面而灵活的打法使其跻身于国际羽坛超一流选手行列,他也曾一度名列世界排名之首。李宗伟的球风介于林丹、陶菲克之间,攻击力不及林丹,但球路比他丰富;反之亦然。和林丹,李宗伟也是一系列国际公开赛的风云人物,其世界排名也始终保持在前几位。
作为奥运卫冕冠军,陶菲克的目标肯定是全力保住王位,成为奥运会羽毛球赛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冠军的单打选手。 陶菲克是国际羽坛多年难遇的天才。虽然身体素质不及林丹等人,但他的比赛意识和网前球技术出类拔萃,带给观众一种艺术享受。早在9年前,当初还不足18岁的他便闯入全英公开赛决赛。多年来,陶菲克一直是国际羽坛相当活跃的人物,尤其是他先后夺得奥运会、世锦赛冠军,成为国际羽坛首位大满贯得主,这一过人成就使他成为国际羽坛划时代的球星。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素质开始下降的陶菲克后场攻击能力不及巅峰期,但其出人入神的技艺和出众的心理素质仍使他立于超级球星行列,如果陶菲克能保持其超强的阅读比赛能力,他仍然立下奥运冠军争夺者的第一集团。
奥运会羽毛球男单赛从来就是一个风云变幻的舞台:1992年奥运会,夺取冠军的不是夺标呼高的赵剑华,而是当时仅仅为印尼一流选手之一(并非是印尼一号单打)的魏仁芳;1996年奥运会,夺取冠军的不是最具实力的印尼人阿尔比,而是丹麦老将拉尔森;2000年奥运会,冠军没有落入众人看好的丹麦金童盖德囊中,而是被当年才开始发力的吉新鹏所获;2004年奥运会冠军,冠军人选陶菲克也属众望所归,但韩国人孙升模冲进决赛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扫遍现役选手,具备争金能力的选手并不少,如排名居前列的李宗伟、陶菲克、鲍春来、陈金、陈郁、盖德、波萨那、索尼,如近一年来以个人身份参赛的前国手陈宏,甚至连吉隆坡世锦赛的印尼超级大黑马斯里达尔也非无望,当然他们中以近来表现不俗的泰国人波萨那和吉隆坡世锦赛亚军索尼更值得关注。其实,这一推断仅仅是根据近来国际战绩来定位的,北京奥运这批选手能否完成惊世之作,而需要看他们届时能否保持住一流状态,甚至是提升自身实力。
话说回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男单得主诞生之日还有半年多,预测冠军未免显得过早了点。这期间,说不定会冒出一两位超级新秀,如果他们能在奥运舞台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直取桂冠,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因为早在7年前吉新鹏就完成了这一超级难度动作。
女双:奥运唯一有把握项目
与几年前相比,杨维的网前技术更加日趋成熟,而张洁雯的凶狠则与其相得益彰。同样状态正好的还有高崚和赵婷婷,杜婧/于洋其精彩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除了这三队组合之外,中国队阵中还有田卿潘攀、等多对组合,其实力同样可以排在世界前十。本次比赛中国队派出了三对组合,最终四强席位中国队占据三席,这就是实力空前强大的最好证明。
2000年9月23日,在悉尼奥运会上卫冕冠军葛菲/顾俊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中以2比0战胜队友杨维/黄楠雁,夺得冠军,杨维/黄楠雁获得亚军,高崚/秦艺源获得季军。在悉尼奥运会上羽毛球赛场上,中国女双三对组合包揽金银铜,创造历史。只要我们正常发挥,奥运会上升的还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的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男双:一虎斗群狼奥运难有戏
大马赛中国男双的前景再次亮起了红灯,闯入四强的中国男双头号组合蔡/付海峰能否走出低迷,闯进决赛,成了赛事的一大悬念。然而,面对丹麦组合帕斯克/拉斯姆森的高压气势,曾摘取去年世锦赛冠军的蔡/付一直处于被牵制状态。始终处于被牵制状态,前场无力抵挡对方势如破竹的进攻,后场难以组织强而有效的攻势。尽管曾把总比分扳成1平,决胜局蔡/付在大比分落后下斗志全无负于对手无缘决赛。
其实男双可以说是所有羽毛球单项中对运动员要求最高的一个项目了。它不仅要求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更要求他们有多年的默契。从这点来说,中国选手付海峰/蔡赟具备了一定能力,但如果想在奥运会上问鼎,他们除了实力之外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与成绩相比,大马赛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比赛收获备战奥运的经验,中国队员普遍低迷,是本次比赛上中国队暴露出的最大问题,这一问题在男单项目上尤为明显。同样让人担心的还有男双项目的势单力薄。与其他项目普遍形成集团优势相比,男双项目仅有蔡赟/付海峰一对组合位居世界前列,其他组合还难当大任。此次“风云组合”止步四强,中国男双也就失去了夺冠希望。若在明年奥运会上,中国男双依然只靠一对组合去冲击冠军,要想取得满意结果也许只是一种奢望。
混双:新秀脱颖夺金难度仍大
除了女双之外,混双想对来说也是中国羽毛球队比较优势的一个项目。何汉斌于洋作为国羽的第三号混双组合,排位在高崚/郑波、谢中博/张亚雯之下。本次大马赛,高崚/郑波、谢中博/张亚雯都未能参赛,何汉斌/于洋在如此情形之下挺身而出为国羽摘得一块含金量十足的金牌,也为中国混双奥运夺金加上了第三把保险。相比04年奥运,混双目前的夺金形势可以说是个惊喜。
但是,一对新人的涌现,对奥运会混双金牌的争夺来说,意义相当有限。毕竟,奥运会比赛的压力之大,决定了它不是年轻新秀容易一鸣惊人的舞台。要争夺冠军,中国还是要依靠有经验的老将。从目前来看,混双尽管有了三对选手,但是严格来说,只有高崚/郑波是世界冠军级别的实力,而这个项目的对手却实在太多。同时,高崚也面临着年纪增大、体能下滑的问题。所以在今后大半年时间里,对高崚/郑波而言,比较现实的是维持2007年的状态,而不是争取再有突破。而即使能够维持住去年的水准,面对英格兰、韩国、东南亚选手咄咄逼人的气势,争夺奥运金牌也是相当艰巨的任务。(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