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

  浙江江山分站赛

  近日,2024年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浙江江山分站赛在江山虎山运动公园拉开帷幕。经过3天激烈的角逐,最终4个组别15个单项冠军全部产生。

  江山是浙江省八大体育用品制造集群基地之一,其特色产业是羽毛球,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羽毛球赛事、羽毛球基础设施、大众羽毛球健身活动也在浙江江山落地开花。

  这是浙江江山首次举办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比赛由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浙江省羽毛球协会、衢州市体育局、江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江山市体育局协办。比赛吸引了来自浙江、安徽、上海、江西、江苏、福建、天津、河北、湖南、黑龙江、山东、湖北等全国各地125支队伍584人参加比赛。参赛运动员按年龄分为A组(14-15岁)、B组(12-13岁)、C组(10-11岁)、D组(9岁以下),竞赛项目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5个项目,其中A组设有5个项目,B、C组设有除混合双打外的4个项目,D组则仅设男、女单打项目。





  为期3天的比赛,紧凑且激烈,对参赛选手们的心理和技术上都是极大考验。比赛现场,小选手们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在紧张激烈的对决中,青少年选手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展现出较高的羽毛球技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参加B组女子单打项目的姜雨桐今年11岁,她已经有5年半的球龄。她在赛场上全力挥拍,竭力突破对手防线,最终反败为胜,以31:30的微弱优势赢得了一场比赛。“对手都很厉害,我感觉自己已经发挥出了预期中的水平,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姜雨桐说。



  来自上海的“10后”小将组合陈奕帆和彭子轩是第一次参与全国性赛事的双打项目,两人默契配合,获得C组男双第二名,陈奕帆还获得男子单打第五名和最佳人气奖。“双打很考验和队友之间的配合。每次中场休息,我都会和队友复盘自己的不足。”陈奕帆介绍说。“参加比赛就是想与更多的高水平选手切磋,提高自己和队友的技战术。”

  来自哈尔滨的张茗禹是2015年出生的,已经练球2年,这次取得D组第四名的成绩。张茗禹妈妈孙睿表示,“虽然哈尔滨离浙江江山很远,但我还是带着孩子参加比赛,这种全国性的比赛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另外赛事组委会还推出跟着赛事去旅游的活动,可以免费游玩江山旅游景区,比赛结束我们要带着孩子游览江郎山等附近景区。”

  除各单项赛事成绩外,本次比赛还设置了最佳人气奖、最小年龄奖、最佳拼搏奖、最佳搭档奖等。来自浙江诸暨的邱天樾出生于2018年7月,获得了最小年龄奖。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是第一次走进浙江,本次比赛更是衢州地区首次承办全国性羽毛球青少年赛事,中国羽协期望通过这次比赛,可以进一步营造衢州地区的羽毛球运动氛围,形成“专业”和“业余”相互“反哺”的良性循环。  

  青海西宁分站赛

  7月7日,2024年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青海西宁分站赛在西宁市城西区体育公园顺利收官!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全国各地共500余名青少年齐聚“中国夏都”进行同台竞技。

  本次比赛由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西宁市体育局、青海省羽毛球运动协会、城西区文体旅游科技局和青海锦诚文旅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赛事为期3天,运动员按不同年龄阶段分为A、B、C、D 4个组别,比赛设置4个大项,15个小项。

  比赛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运动的激情,小选手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斗志,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示较高的技艺。经过三天的激烈比赛,小选手们用汗水和拼搏精神,换回了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观赛的教练员及家长们表示,这次比赛规格高、高手云集,孩子们在对抗交流中检验了平时训练成果,锻炼了心理抗压能力,提升了实战技术水平,更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交友的良好成效。



  甘肃省参赛选手吴简桢在采访中说到:“第一次到西宁参加这个比赛,现场氛围非常好,大家都非常有实力,很高兴能和他们一起打比赛。”来自青海的教练刘俊藻在采访中说到:“我们俱乐部这一次一共有78个人参加比赛,每个项目都有孩子参加,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前我们也经常带孩子出省比赛,这一次是把外省打得好的孩子吸引到青海来,相互切磋球技、交流经验。”

  青海省羽毛球运动协会副主席王立一表示,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是中国羽协创办的国内青少年业余羽毛球顶级赛事,也是青海积极引进的品牌赛事。希望通过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羽毛球运动在青海的蓬勃发展,也为后续赛事的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作为国内最高等级的全民健身羽毛球青少年赛事,自2018年创办以来,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羽毛球爱好者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中国羽协旨在为青少年羽毛球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推动在青少年阶段打破注册与非注册的壁垒,稳定和扩大青少年羽毛球人群,进一步调动青少年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为我国羽毛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储备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